150、(新)党委武装保卫部(保卫处 )
最近更新
安全教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安全管理> 安全教育

地震与应急知识

发布日期:2013年04月21日 17:19    点击率:

 

.什么是地震

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

.地震相关概念

地震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与地震级别没有联系。按震源深度地震可以分为浅源地震0~70km)、中源地震70~300km)和深源地震300~700km)。[1-2]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三、我国地震带分布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地震前兆

1、地下水异常:包括井水、泉水等。地震前出现的主要异常有发浑、翻花、冒泡、升温、变色、变味、井孔明显变形、泉眼突然枯竭或涌出等现象。

2、动物异常:牛、马、驴、骡等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鸡飞上树鸣叫、鸭不下水、猪不吃食、狗乱叫、大鼠叼小鼠满街跑等现象。


    3
、电磁异常: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失灵现象。最常见的是收音机的失灵、手机信号减弱或消失、电子闹钟失灵等现象。

五、地震波:

        地震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纵波来临时是黄金12秒逃生时间。




     六、黄金12秒的逃生法则


      1
、一次地震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分钟。离震中越近,房屋倒塌得越快。最短时间仅仅只有2秒钟。

2、地震发生的最初1015秒钟(平均12)内是上下的纵向震动(纵波),此时相对安全。逃生的时间平均只有这12秒钟。然后是破坏力极大的横向震动(横波),建筑物倒塌都发生在这一时段。

3、一般来说住在3楼以下的人可以利用黄金12秒跑到楼外空旷地避险,而住在3楼以上的人则应就地避险,寻找结构稳固、空间较小的厨房和卫生间利用“生命三角”科学避险。离楼顶近的则应前往顶层避险。

七、自救与互救

1、什么是生命三角?




 
   在家中——选择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躲避,如是平房,可逃出房外,外逃时注意用被子、枕头、安全帽护住头部。室内安全地点有:卫生间、储藏室等狭小空间,(厨房因有煤气需谨慎选择),背靠承重墙蹲下,双手护头(注意避开外墙)。


在学校——听从老师安排,室内学生 “就近蹲下、掩护头部、抓牢课桌”,就近躲于生命三角。室外学生不要回教室,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危险物。
在工作间——迅速关掉电源、气源,就近“蹲下,掩护、抓牢”,躲于坚固的物体旁的三角区,注意避开空调、电扇、吊灯。如在高层注意不要下楼。

在车内——驾车远离立交桥、高楼,到开阔地,停车后趴在车旁形成的三角区,降低重心。

2、震后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的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端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设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尚未来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3、震后互救

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

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被砸死,而是窒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上一条:校园网络防骗温馨提示

下一条:校园诈骗五花八门 警方提示新生需留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