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打工就业陷阱及防范
一、大学生打工就业常见陷阱及防范方法
陷阱1 押金、保证金以及押证件
一些用人单位会要求大学生支付押金,承诺交了押金后就可以上班,但之后又以人员已满等各种借口要求大学生等消息,而且拒绝返还押金,最后就没有音讯了。有的单位收取保证金,称以此"保证"学生按要求上班,并答应在打工结束后归还,可是到结算工资的时候,保证金却不见踪影。多见于临时促销工作中。
★防范方法:不付押金或是协议里写明押金理由
一般情况下单位是不应该收押金、保证金的,如果确实要收,要问清理由,并将费用的性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归还等都写进协议中。切记,如果数额太大则宁可放弃打工。因为真被骗了,去诉讼会花更多的钱。没多少经济能力的大学生只能吃哑巴亏了。最好不要押任何证件!证件一旦流失,不法分子可能利用它来买手机等贵重物品进行诈骗或者伪造证件等不法活动。
陷阱 2 皮包公司
王同学去一家开价很高的翻译公司打工,对方的办公地点看起来很正规,工作人员态度也不错,为表示自己工作的诚意,她没有提出与公司签协议,只口头商定一个月发一次工资,分500元底薪和翻译费两部分。一个月后,王同学因故不能继续工作了,可公司却以财务有问题为由,承诺两星期后再付报酬。半个月后,当王同学再去公司索要工资时,却发现那家公司已经不知去向。
★防范方法:通过年检鉴别"皮包"
根据法律规定,两年不参加工商年检的公司,会被吊销营业执照,所以有的公司就利用这点跟大学生签订短期合同,骗取免费劳动力。我们可以到工商局查询用人单位最近一年的年检情况。(要带着自己的身份证并交纳一定的手续费才能查询)
陷阱3 拒绝与学生签订协议书
有些公司高价招聘临时促销员,但未提及要签订书面协议,如果活动结束后,厂家耍赖走人,你的劳务费无处可讨。
★防范方法:签订权责明确的协议书
大学生打工一定要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协议。有的单位在协议里为自己规定的权利很多,而给大学生的权利很少,这样的协议要谨慎对待,要求其权责明确。签协议书要明确对象,有的用人单位可能耍花招,营业执照上写的是A公司,协议书上写的却是B公司。
陷阱4 非法传销
2004年7月初,在京读大学的张同学本打算利用暑假打工贴补学费,没想到被高中同学以打工为名骗到河北霸州市,钱和手机也被人拿走。被不法分子限制人身自由2天后,霸州警方将张解救回京。
★防范方法:了解传销特征
传销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几个:在"入会"时告诉你的职责之一是发展更多的人;交纳昂贵的会费;在工作场所很多人群情激昂。如果识别出传销,大学生应立即停止打工,及时报警。
陷阱5 性骚扰、误入歧途
女生张某到一家电子产品销售公司上班,整个公司加上老板只有3个人。刚到公司,老板庄某对她和另一位新招的女员工很好,早上会给两人准备牛奶,午饭还有水果。没多久,庄某开始对她动手动脚,常常假借关心工作对她做出摸手、摸头的举动。有次她无意中说肩膀有些酸痛,庄某就给她做按摩。在一次拒绝与庄独处后,庄将她开除,并拖欠工资不给。
★防范方法:女大学生打工加强防范意识
女生着装应尽量职业化;警惕老板对你的过分亲热、过多表扬,甚至请吃饭;不要轻易答应别人送你回家,晚回家最好让朋友、父母来接或者走人多的地方;尽量不要跟着别人去人少的地方或者鱼龙混杂的场所;公众场合尽量不要喝酒。
陷阱6 临时苦工
小张在建筑工地打工。包工头认识他舅舅,所以答应给他的工资比其他工人高。碍于面子,小张没签书面协议。一个多星期后,小张不小心被大石头砸了脚,当即被送去医院。脚伤养了好长时间,也花了不少钱,可包工头却仅仅支付了一个多星期工资和第一天挂号费。
★防范方法:尽量不做建筑工
大学生一般不具有做建筑工的技能,打这样的工危险度很高,一旦受了工伤,不管是金钱上,还是生理、心理上,对大学生都是损失。而且,许多包工头多半不愿与大学生短期工签协议,律师建议,尽量不要做这样的工作。如果确实需要挣钱,应该尽量找其他工种。
陷阱7 影响学习
有很多同学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或急于参与社会实践等原因,有活就干有钱就挣。像发传单、填调查表、家教一下子接好几个工作,一个学期下来,钱是赚了不少,可是由于课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打工上,把学习都荒废了,这样可就得不偿失了。
★防范方法:学习是职责
打工对学习肯定会有影响。不管怎样,学习是核心,也是上大学的目的所在,学习始终是学生义不容辞的职责!不过有的同学只追求“及格万岁”,一心想多打工、积累经验,这样的同学要清楚自己失去的东西,并愿意为其负责才好。
陷阱8 受不明身份者的打工邀请
李同学曾在寝室接到过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咨询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各高校找暑期工,并解释道,公司是从一个活动的调查表上得知她的电话的。他的语气很有礼貌,在描述了工作性质、报酬之后,还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说可以给李几天时间考虑。李同学考虑再三,决定拒绝。
★防范方法:做公关小姐应当回绝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提高警惕,比如说招公关小姐的多半是不安好心,大学生阅历浅,容易上当,应坚决回绝。如果确实想做,第一,要了解别人做相同工种的经验,第二,应该和辅导员或家长有所沟通,长辈会提出中肯意见。
陷阱9 传销
传销是我国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常见手段如下:
1、抓住学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以高回报和“参与创业”为诱饵进行欺骗。
2、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以上课、谈心、感情交流等方式进行思想控制。
3、洗脑后,学生被传销组织提出的平等、互爱等虚拟的东西所迷惑,对传销暴富神话产浓厚兴趣,急于想改变自身现状。
4、以要好的同学、亲友为发展对象,诱使其参与非法传销活动。
5、要求交纳高额传销费用,金额大都在5000元左右。
★防范方法:坚决不参与
首先要明确传销活动系非法活动,了解非法传销的欺诈本质,增强抵制各种诱惑自觉性。其次不要将个人信息资料轻易告诉他人,以防被人以招聘、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名陷入传销活动。另外要到正规的人才市场招聘工作,不要轻信同学、朋友优厚待遇的许诺。如发现不法分子在进行非法传销活动,应及时报警或向学校保卫部门报告。
二、大学生择业时如何防止受骗?
1、尽可能通过组织到人才市场、大学生供需见面会上双向选择。这是主要渠道,不要轻率自找门路,学校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把他们推上最适宜、最需要的岗位;同时进入上述岗位,一般都是较正式的机构和厂矿、事业单位。
2、不要轻易相信,遇有疑问可多方了解。诸如单位的状况、将要从事工作的性质等,可通过学校有关部门或亲友了解,有条件的也可以亲自登门,实地考察、了解。这样除了防止受骗外,还便于在和用人单位签定合同时,使自己更加主动,防止以后发生一些民事纠纷。
3、一旦遇到麻烦,立即向学校学生管理部门、保卫部门、地方公安机关反映,并注意保留证据,提供有关线索,协助调查,这样才能使您的损失减少到最小限度。
[典型案例] 2002年3月某高校五名同学同时到保卫处报案:他们都是大四的学生,前两日,他们中的李某在校门外遇到一男子,向他询问找工作的情况,并自称是某省建设银行的,今年想在该校通过暗访招五名优秀大学毕业生。通过交谈,该男子说觉得李某不错,让他再找几个素质好的毕业生,一起到其住的宾馆面试,合格后就往学校发函,再签协议书。李某回校后,就找到了四名比较要好的同学到某宾馆“面试”。该男子和另一个自称是人事处长的男子说五个人都不错,同意录用,让他们每人先交1000元的“保证金”后回去等通知,他们和学校联系后就签协议,并给李某等五人留了名片。过了两天,李某等人按那两名男子留的名片上的联系方式打电话,准备向这两人询问事情进展的情况时,固定电话说打错了,手机均关机。遂报案。
[案例解析] 大多数毕业生都想找一个待遇优厚的工作,犯罪嫌疑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轻易地骗走了李某等人的5000元钱。李某等人如果稍微有一些警惕性,及时按名片上的联系方式进行联系进行查证,或许就不会被骗,甚至抓住犯罪嫌疑人。同时还有一些不法分子谎称自己是某高干家属或和某单位领导等等,以帮助同学联系工作、收取活动费为由进行诈骗的案件发生、同学们在择业时一定要警惕,以免被骗。